深圳新闻网讯 “绿色出行”,深圳赋予市民信任,大运会期间,私家车不实行单双号限行;市民则以实际行动回应,自愿停驶,给力大运。整个志愿行动以自愿为前提,呼唤公民意识觉醒,实行交通自治,最终不仅成功实现了城市交通与赛事交通的双确保,也为创新交通管理、打破交通瓶颈提供了新思路。
2011年7月13日,龙岗大运中心主体育馆,在大运会倒计时30天活动中,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王荣向深圳185万车主发出倡议:自觉参与“绿色出行”志愿行动,主动停用、少用机动车。
7月14日,市委市政府宣布,为尽量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干扰,大运期间我市不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。同时,为保障大运会期间赛事交通与城市交通正常运行,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实行“绿色出行,停用少用,给力大运”自愿申报停驶的交通政策,并于7月15日正式启动申报活动。
政策实施时间仅有18天,即8月7日至24日,每天时间为:7时至20时(开闭幕式当天延长至24时)。实施范围为全市。大运期间,全市所有机关、团体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以及个人,包括外地在深行驶的车辆都可以参加,不采取任何行政强制手段。共有三种停驶方式供车主选择,每天停驶;单双号停驶,按机动车号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单号单日行驶、双号双日行驶;选择性停驶,即在8月7日至24日期间任意选择若干天停驶。
短短28天,便有逾41万辆机动车申报停驶,平均每分钟约有11辆车加入自愿停驶行列。短短28天,全市拥堵路段和拥堵时间减少约30%,主干道平均车速提高12%,路网车流量减少近20%。由于市民绿色出行热情潮涌,原计划在8月11日截止的申报活动,延长至大运会结束。
8月12日,大运会开幕日,深圳市民自觉履行承诺,纷纷停驶机动车礼让赛事交通。开幕式期间,我市交通整体安全畅顺,路面交通流量平均下降三成以上,一些路段甚至高达七成。大运会期间,全市主干道交通流量较7月份下降18.8%,行车速度则提高17.3%,在未采取强制单双号限行的情况下,取得了与前者同样的效果。
8月23日,大运会顺利闭幕,同时宣告深圳“绿色出行,停用少用,给力大运”志愿行动圆满成功。
从统计数据来看,自“绿色出行”行动启动以来,平均每日申报停驶的车辆都超过1万辆,而其中九成以上为私家车。全市申报停驶的机动车逾43万辆,加上禁行的30万辆黄标车,大运期间停驶的机动车总量超过70万。
【各方期待】
市民曹先生:完善公交才是根本
大运会时搞的“绿色出行”已经证明了,想要依靠动员或者限制,来实现“停用少用”,老百姓未必买账。反过来,如果政府给市民一定的自由度,大家反倒自觉起来。“绿色出行”志愿停驶行动,能否作为一个长期的东西保留下来,我觉得有关部门还得花些工夫,搞一些奖励还在其次,关键还是完善公交系统。
网友“蓝色心动”:想想如何严格控制公车
之前看报纸,说是政府将抬高中心区的停车费用,治理拥堵,这可能是一种渠道;但我觉得,这样的措施是治标不治本。现在的中心区停车费用已经不低了,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上涨,只会增加车主的负担;毕竟,肯一天花几十块钱停车费的多是迫不得已,该停的车还是得停。与其想着限制老百姓用车,政府还不如好好想想怎么管好那些公车。